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天传微博 v天传微信 v 欢迎进入天津传媒学院网站!

惜取韶华好光景,行走课堂拓天地——动画与数字媒体学院西安研学之旅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作者:点击:

【来源:】【打印文章】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推动研学实践教育,深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号召,动画与数字媒体学院开启一场“西安研学之旅”。本次研学将以 "以艺溯史,以美铸魂" 为核心,探索诗经流淌过的华夏文明之轴,解码千人千面的大秦帝国勇士,感受诗画长安盛世唐朝的城市色彩。通过实地考察古都建筑、观察历史器物纹样,体会旧址改造像艺术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以古都西安为代表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与延续性,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构建“观察-解-创作"的美育闭。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长安盛世颜”。这次西安研学带同学们跳出课堂,用亲身实践感受历史与艺术的碰撞。在博物馆追溯青铜纹样的礼乐密码;于老钢厂改造空间感受钢铁与玻璃的时空对话;在大明宫遗址领悟盛唐建筑智慧。西安就像一座活的历史实验室:秦砖汉瓦的纹路能画成设计图,遗址废墟的光影能变成艺术素材。

一道古老而坚实的城墙静静地矗立着,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记忆。这就是著名的西安古城墙,一个集历史渊源与现代情怀于一体的独特存在。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也是中国古代防御工事的典范之一。每一块青石都承载着古都历史的记忆,每一寸城墙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从上方俯瞰兵马俑,千军万马的恢弘气势扑面而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而当聚焦于单个兵马俑时,又会惊觉每个士兵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体特征。“秦俑虽无名,千人千面,他们以血肉之躯安天下,护万里河山。”正如《国家宝藏》中所描述的那般,这些兵马俑虽没有具体的名字,却以其庄严肃穆的姿态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小雁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因位于唐荐福寺内,又名“荐福寺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树环绕,晨曦间它与大雁塔遥相呼应,一同被视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站在小雁塔下,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每一块砖,每一道裂缝,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不仅有“雁塔晨钟”的美景,更是感受古代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绝佳之地。

在《西安千古情》体验一场震撼人心的大型歌舞演艺秀。以一位华裔少女回国寻根的故事为主线,引领同学们沉浸式穿越时空,全面立体向同学们地展现了西安这座城市的周秦汉唐等历史时期的宏大篇章。



舞台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目光。舞台上,通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将各个场景在现,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身经历了从远古蛮荒走向周礼诗韵,从泱泱大秦迈入强汉盛唐的壮阔历程。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如智能数字系统、3D威亚、大型线阵等,更是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区域的界限,让同学们沉浸式地感受西安过去和正在发生的史诗巨变。

西安博物馆以千年古都的沧桑为底色,汇聚周秦汉唐的璀璨遗珍。青铜器铭刻礼乐春秋,三彩骏马踏响丝路驼铃,阙楼壁画勾勒盛世风华。在青釉倒灌壶的玄机与鎏金银香囊的流光中,让历史化作可触摸的文明长卷——这里既是东方智慧的结晶之地,亦是丝绸之路的文明回响。



踏入西安博物院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繁华似锦的盛唐时代。

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从古朴的青铜器到华丽的唐三彩到精致的陶俑到神秘的壁画,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让人不禁驻足凝视,感慨万千。



陕西美术馆,长安画派的墨韵、关中学派的笔锋、新生代的艺术实验……这里藏着陕西艺术的基因密码。老中青三代作品对话,从水墨山河到抽象肌理,每一幅都是时光的切片。



在喧嚣的闹市中寻一片静谧,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像一本摊开的诗集,每一页都写着春的温柔与热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静待花开不如迎风绽放,愿同学们在探寻中遇见新风景,在笃行中明学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