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天传微博 v天传微信 v 欢迎进入天津传媒学院网站!

您的位置:天津传媒学院官网>> 天传新闻>> 教学科研>>正文内容

聚焦学科特色与地方发展 共谋艺术科研创新路径——我校举办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指导会议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作者:图/王彦壹 文/科研与国际交流处点击:

【来源:融媒体中心】【打印文章】

摘要:



5月13日,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指导会议在科文楼A501顺利召开。副校长关玲、科研与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以及受邀而来的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包爱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刘俊教授参加了会议,为学校多个二级学院的申报项目把脉定向。来自各学院的项目申报教师现场汇报了即将申报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会议由学校副校长关玲与科研与国际交流处规划组织,由科研与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主持。  



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指导会议



副校长关玲致辞


会议伊始,副校长关玲在致辞中强调,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是推动学校艺术教育与科研创新的重要抓手。她表示,此次会议是校领导班子与科研与国际交流处长期规划的成果,旨在通过精准指导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助力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特色,科研工作不仅关乎学科建设,更是学校服务社会、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科研与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随后系统介绍了本次拟申报项目的整体情况。此次申报覆盖舞台艺术创作、艺术人才培训、传播交流推广、美术创作等多个类别,充分体现了天津传媒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其中,既有立足天津本土文化资源的项目,也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艺术前沿探索,展现出我校“守正创新、多元并进”的鲜明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刘俊教授讲话


在会议上,中国传媒大学刘俊教授结合多年经验,从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的核心要求切入,强调“选题的高度、创新的锐度、操作的精度”缺一不可。他针对各学院提交的多个项目草案逐一分析,他提出,在文本写作方面要注意体量的厚实性,内容要具备深度思辨性,建议教师团队既要深挖学科优势,又要注重跨领域协同,尤其要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将学术追求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中央民族大学包爱军教授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包爱军教授则聚焦艺术门类几个学科,通过典型案例解析申报要点。他以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相关项目成功案例为引,强调“特色即竞争力”。他建议培训类项目需明确目标群体与师资优势,小型项目应具有敏锐性,时刻关注国家战略导向及新锐、前沿问题。同时提醒:“选题切忌大而空,精准切入方能体现可行性。”


2025516171530.jpg


科研与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主持会议


20255161501.jpg


参会教师发言


整场会议围绕“国家急需、天津及地方区域特色、学校特色专业优势”三大关键词开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申报项目既要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又要扎根天津的文化土壤。参加指导会的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结合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申报方案,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同时,探索地域特色、文旅融合等创新路径,让科研创作真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的载体。


  

此次会议标志着我校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全面启动。未来,学校将建立申报跟踪服务机制,提供“一对一”专家辅导,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项目“申报有底气、结项有成果”,持续整合资源,推动艺术科研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打造具有传媒特色的学术高地,书写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崭新篇章。